硯山縣首屆壯族壯錦刺繡展亮相嘗新節
為銘記光輝歷史,謳歌偉大祖國,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,深入推進硯山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活動,鞏固民族團結創建成果,促進壯族民族文化傳承、發展。10月19日,硯山縣首屆壯族壯錦刺繡展亮相嘗新節。
刺繡展廳
硯山縣壯族手工刺繡充分反映了壯民群眾圖騰崇拜、生產勞作及日常生活。其分布廣泛、技法多樣、內容豐富、圖案精美。常見的技法有平繡、翹腳金繡、包邊繡;常見的圖案有日月山水、花鳥魚蟲、飛禽走獸等。
刺繡過程展示
壯族刺繡多用于傳統服飾的包頭、上衣、圍腰、背帶、童帽等物件的裝飾。每個圖案都有其深刻含義,如“魚”與“余”同音,有“錢糧充裕年年有余”之意;蝙蝠之“蝠”與“福”同音,寓意福祿雙全;游龍飛鳳象征富貴吉祥;鴛鴦成對則象征愛情甜蜜忠貞不渝。母親給出嫁的女兒送喜鵲背帶,象征夫妻比翼雙飛、家庭美滿;婆婆給娶進門的兒媳贈送青蛙背帶,希望家族多子多福兒孫滿堂;長輩給滿周歲的孩童送虎頭帽,象征虎威附身鬼怪邪惡不敢接近,保佑孩子平安健康成長等等。
硯山縣壯族刺繡于2009年8月,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。